找到相关内容1787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判教学说

    之初,  在菩提树,向最上根器的菩萨,直接地、全面地陈述他的  觉悟的历程和经验,从而开讲的佛典。刘□说《华严经》「  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,即是顿义」,表示《华严经》就像初  出的日头,先照最高的...中国佛教徒开始觉察到不同  的佛经有不同的教学重点,其间更且有互相矛盾的地方,从  而产生判别和会通异义的要求。判教的风气便是在这背景  形成,并日益流行。在慧远之世,流传着众多不同的判教主  张。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5373963.html
  • 包容,和谐,快乐

    内外两院,兜率内院为即将成佛者(即补处菩萨)所居处,为弥勒菩萨之净土;弥勒住此天满四千岁时,即生人间,于阎浮提龙华树成佛。过去,释迦如来身为菩萨时,亦从此天下生人间而于菩提树成佛。 关于兜率天...信仰的核心。因此,《弥勒大成佛经》说,弥勒生出世,全是为了“施乐”,他“本为菩萨时,常施一切乐,不杀不恼他,忍心如大地”。 因此,弥勒虽然也在我们生活的这个阎浮提(娑婆世界)成佛,但不同于释迦世尊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包容,和谐,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550174011.html
  • 宗萨亲波切著:造作与无常(2)

    的确,悉达多是带着某种天真的想法离开王宫的,虽然他不能让他的妻儿长生不老,但是他的探索却没有白费。  佛陀的发现  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,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,坐在一棵菩提树,探索人类的本性。...童年的教养、美国的精神保健系统等)。当我们能了解一个病态而饱受折磨的心是如何形成,并且知道它是在什么样的情况运作,就比较能够理解并宽恕世界上众我的马克查普曼。当条件成熟,就像蛋煮熟了一样,即使我们...

    宗萨亲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3874339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 [44] 《大正藏》第24册,第318页。  [45] 释迦于摩揭陀国伽耶城南的菩提树觉悟时所坐处,犹如金刚一般坚固不坏。如《俱舍论》十一云“唯此洲中又金刚座,上穷地际,据金轮。一切菩萨将登正觉...的倾向性:在序文部分使用“阿弥陀佛”,在流通部分使用“无量寿佛”,仅在第十三观和下品这两个地方的连接部分,两种称呼并用。“阿弥陀佛”部分的主题是通过称名念佛而被迎接往生。而“无量寿佛”部分的主题是观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2)

    受勤苦方可成佛,便生怖畏、疲极、退道心,故佛方便示现二乘法,令他们入偏真涅槃,只到化城而已。所以,三藏教并没有实际成佛之义。藏教的佛果,不是真实圆满的报身佛及法身佛,是释迦牟尼佛方便示现于木菩提树,...因,《四教义》云:“此是入忍之位,用此忍智修行六度,成百福德,用百福德成一相,以为三十二相之业因也。”[140]也即是以忍智修六波罗蜜而成百福之相,相当于声闻乘的忍位。而菩萨经过“极迟百劫,极疾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974442.html
  • 《心灵环保》——济群法师

    人格就能得到纯净和升华。    学佛就是转染成净、转识成智的过程,这也是佛法不同于哲学的区别所在。虽然哲学也讲到本体,但只是停留在分析认识上。而佛法所阐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,是佛陀在菩提树亲证的,我们...形形色色的享乐,但我们梦寐以求的幸福并没有如期而至。事实上,现代人所面临的烦恼和痛苦丝毫没有减少。   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?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,我们的思想境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。相反,在物欲的怂恿,我们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0576077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人生,空、苦、无常,遂决意寻求解脱。 太子到了十九岁,决心舍去富贵出了家,在雪山苦行六年,坐菩提树证了佛果,说法度众四十九年,后在拘尸城外娑罗双树涅槃 三藏结集 佛灭度以后,诸弟子恐怕佛说的法日久...海,更有铁围山为外廓。 合计须弥、铁围两山环抱的大小星球,及七山八海,自空轮向上,一直到色界的初禅天为止,这名‘一个世界’。以这样一个世界的横竖范围为标准,集合一千个世界,上至色界二禅天为止,名‘小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佛教与青年

    lsquo;汝等常应孝养父母。’大宝积经中言,释尊因:‘孝养父母,知恩报恩,今得速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梵纲经说:释尊初在菩提树,成无上正觉已,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,即以...培育青年的责任与使命。否则,思想敏锐,情感丰富的青年,如无良好的教育训导,无正当娱乐的宣泄,便会感到苦闷,空虚,为了找寻刺激,就会误入歧途。 我们这一代,实在有责任教育一代,但教育并不限于学校,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1376629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原始佛教之中道(节选)

    佛教的界定   自从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夜睹明星、觉悟成佛以来,佛教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发展而延续至今。虽然佛教由于回教军队对印度的入侵,在公元十一世纪逐渐消亡,现今却盛行于斯里兰卡、泰国、缅甸、...律皆一致记载只是重诵第一次结集的毗尼藏以确认十事非法,虽然使僧团在戒律认识上回归统一,但现实生活实践上的差异则埋了随后分裂的隐患。   关于四部阿含的成立,诸部广律说法一致,如《摩诃僧祇律》中说&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0276961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三方等时,四般若时,五法华、涅时,是为五时。”   释迦牟尼成就大觉,其后三七日间在菩提树讲述所谓高深玄妙教义,此即为《华严经》的全部内容;然世间无智而钝根之人,完全无法理解这一深妙之教义。...了进来,在汉族学僧的主持或协助,译成完整的《四阿含经》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   1.《长阿含经》22卷30经,后秦弘始十四年至十五年(公元412年—413年)宾沙门佛陀耶舍诵出,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